在浙江象山县,一场关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促进特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盛会于近日落下帷幕。
6月13至14日,“培智学校适应体育观摩与培训”活动在象山县展开。活动由浙江省教育厅指导,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智力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浙江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象山县教育局联合主办。来自全国18个省份的160余名的特教工作者共聚象山,以适应体育为桥梁,共同研讨特殊儿童支持性运动教育的新思路。
对于特殊学生而言,体育不仅是强健体魄的途径,更是打开心灵、激发潜能的钥匙。象山县培智学校深谙此道,近年来在特殊教育领域屡创佳绩。学校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将体育教育与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普校特校联动、校家社协同的方式,为特殊学生打造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成长乐园。
活动伊始,象山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徐波代表县教育局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详细介绍了象山县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自2011年创办培智学校以来,象山县逐步构建起了以县特教指导中心为引领,县培智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和卫星班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目前,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学前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及高中段入学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充分保障了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通过开发校内外各种体育教育资源,在自然情境中组织特殊儿童开展适宜融合的适应体育运动,让学生在运动中强身健体、启智润心、铸魂固本。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社区大课间活动”,普校特校联动,校家社协同,共同为特殊学生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在主题报告环节,象山县培智学校校长吴素芬详细介绍了学校基于本土资源的培智学校以体育人价值实现的特色化实践。她表示,学校立足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形成了“四季六源”适应体育活动资源。同时,学校注重多元融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通过普校特校联动、校家社协同等方式,让学生在自然情境中参与体育运动,体验运动的乐趣。
本次盛会还邀请了多位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他们深入剖析了特殊教育的演变历程,强调了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并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建议和方法。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智力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原院长许家成在专题讲座中深入剖析了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IDD)教育的演变历程,从隔离到融合,充分体现了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他强调,融合教育注重个体差异,强调开放、包容与支持,为IDD儿童创造了更友好的学习环境。融合教育的支持系统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覆盖,旨在消除歧视,构建无障碍环境,并整合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共同为特殊儿童提供有力支持。其中,个别化教育方案是关键,通过差异教学和康复训练,满足每个孩子的特殊需求。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郝传萍副教授也特别强调了特殊教育中的体育教学质量。她认为,公平的体育学习机会是基础,而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则是核心。特殊儿童的差异应被充分尊重,教学气氛要积极,活动设计要适应学生能力,确保他们充分参与。
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他们的努力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体现在对特殊儿童的全面关怀和支持上。
课堂观摩环节更是精彩纷呈。章玲红老师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滚翻能力的练习与游戏》课程,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滚翻技能。郝传萍副教授对章老师的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充分展示了特教的理念和方法。
此外,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内外资源,打造了一个全面而富有特色的适应体育教育模式,与会者也在本次活动中深入了解了象山县培智学校适应体育的实践经验。在活动的最后阶段,与会者参观学校周边的旭拱岙村与潘家坎村,他们为特殊学生翻新改造了森林公园内的设施设备,增添了索桥、吊床等运动器材,使特殊学生在其中能够更加舒适、愉悦地玩耍。与会者亲眼见证了特殊儿童如何在这些社区中有支持地进行运动,享受运动的快乐。参观结束后,他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体育在社区融合中的独特作用,也让他们对特殊体育教育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
浙江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陈荣弟在会上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适应体育的重要性,并指出我国适应体育研究和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强认识、学习和实践。他还对象山县培智学校的适应体育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校的做法具有示范性和推广性。
此次盛会不仅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也展现了象山县特殊教育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融合教育和以体育人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特殊教育教师们肩负着新的使命,他们不断创新,为特殊儿童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助力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和社会融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特殊教育事业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特殊学生创造更加优质、包容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