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了充分展现上下联动,横向衔接、全员参与的生动局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新时代、新理想、新格局、新职院”主题开展“新职故事我来讲”征集展示活动。特开设【新职故事我来讲】专栏,通过采访优秀师生,进一步挖掘学校全体师生身上蕴含的优秀品质,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激发广大师生爱校热情,全面展现我校教职工在学生思想引领、学业发展、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关怀、指导和帮助。
一、机制育才:平台上的精准启航
每天清晨,当张金坡走进学校“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时,电子屏上实时更新的“竞赛梯队晋级榜”总是最先映入眼帘。这个由学校精心构建的“梯队竞赛机制”,正是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独特密码。
“从第三梯队到第一梯队,我们设置了严格的晋级标准。”数控技术学院院长徐凯介绍,“每个梯队都有专属的训练计划和考核指标,确保人才培养不断层。”正是在这个成熟体系的培养下,张金坡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从数控“小白”到国赛选手的蜕变。
学校领导对竞赛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在每个细节,副校长崔风华经常都会到实训基地现场办公,解决队员们的实际困难。记得有一次,张金坡在训练中提出需要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学校很快就采购了最新的三坐标测量机。“学校给我们搭建了最好的舞台,我们唯有全力以赴。”张金坡感慨道。
二、科学训才:体系化的精度攻坚
在郝志敏教练的指导下,张金坡的训练严格遵循学校总结的“四阶训练法”。这套方法凝聚了学校多年竞赛指导的经验:第一阶段夯实基础,第二阶段专项突破,第三阶段模拟实战,第四阶段心理调适。
“学校的竞赛管理体系就像一台精密的数控机床。”郝志敏打了个生动的比方,“从训练计划制定到后勤保障,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特别是在备赛的关键阶段,学校成立了由校领导牵头的保障专班,确保训练“零干扰”。
最让张金坡感动的是,数控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郝伟经常到训练场给他们鼓劲。“领导们记得我们每个人的技术特点,提出的建议都切中要害。”这种精准的关怀,让队员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支持。
三、合力铸才:全方位的支撑体系
在大赛前的冲刺阶段,学校启动了“金牌保障工程”。教务处优化了课程安排,后勤处提供舒心的餐饮服务,心理健康中心还专门开设了压力疏导课程。这种全方位的保障,让队员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训练。
学校不仅给我们提供设备,更重要的是营造了追求卓越的氛围。”张金坡指着实训基地墙上历届获奖选手的照片说,“每次看到师兄们的成绩,我就告诉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新职学子也一定能做到。”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建立了“竞赛成果转化机制”,将大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张金坡在训练中总结的“温差补偿法”,如今已成为数控专业实训课的必修内容。“这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模式,让竞赛成果惠及所有学生。”教练郝志敏表示。
四、传承育才:机制化的匠心延续
领奖台上,张金坡特别感谢了学校的培养体系:“这块银牌,是新职竞赛机制结出的硕果。”赛后,学校及时组织了成果转化会,将他的比赛经验编入校本教材,实现了“一人参赛,全体受益”。
如今,张金坡已成为学校“竞赛种子计划”的助教,协助郝志敏教练培养下一届选手。更令他自豪的是,学校以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了竞赛培养体系,新增了“心理韧性训练”和“创新思维培养”模块。
站在崭新的五轴加工中心前,张金坡信心满满:“在学校搭建的平台上,我们有信心培养出更多大国工匠。”窗外,新一批学子正走向实训基地,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勾勒出技能人才更加美好的明天。(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