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之声   更全更新信息实报!
培训辅导

破解“千人一面”,让教与学精准匹配

来源:中国教育之声     作者:智昂     发布时间:2025-04-20     

  在数字技术驱动社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逻辑正发生结构性转变,从经验直觉到数据驱动,从群体施教到个性引导。传统思政工作面临“认知滞后、手段单一、效果弱化”等现实问题,亟须通过技术嵌入实现体系重塑。

  人工智能画像技术凭借其多源数据整合、动态行为建模与精准资源匹配等能力,为破解思政育人中的“识人不准、施策不精、反馈不畅”提供了新路径。推动其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不仅是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技术革新,更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根本命题的制度回应与路径探索。

  肖像入微,精准育人有据可循

  长期以来,思政教育面向群体开展,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之间存在显著的“匹配落差”。面对认知结构、情感需求、成长路径日益多元的青年群体,传统方式往往因缺乏对个体思想状态的准确识别而陷入“千人一面”的困境,导致育人资源配置不科学、教育效能转化不充分,育人精准性难以保障。

  画像技术的嵌入,为解决这一结构性问题提供了基础支撑。依托对学生线上学习行为、课堂反馈、日常兴趣、社交互动等多维数据的聚合分析,AI画像能够动态构建每个学生的认知特征、情感走向与价值倾向,形成数据化、可视化、可调用的思想认知谱系图谱。与静态的群体分析不同,这种画像具备时效性和演进性,能够实现对思想状态变化的实时跟踪和精准感知,打破教育行为中的模糊认知与路径盲区。

  以此为基础,教学组织结构、内容推送机制、反馈调控模式实现同步优化。教师不再依赖经验判断,而是根据画像分类施教;教学平台可根据每位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兴趣关注域与理论接受度,自动生成差异化的资源推荐包与学习路径方案。对于政治认同基础较强者,可推送深层次理论文章和时政评论;而对学习动力不足或认知波动明显者,则匹配更具生活化、叙事化的内容表达与实务导向的活动信息,真正做到“教有所依、学有所需”。

  育人逻辑的变化,还体现在从“点状干预”向“闭环反馈”的机制转型。画像系统不仅支持施教前的识别与规划,更支持施教后的跟踪与修正,形成“识别-匹配-反馈-优化”的数据闭环。由此构建起一个以数据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精准育人新体系,思政工作从传统的内容灌输走向动态的认知回应与行为引导。

  融“境”生情,思政课堂跃然生动

  青年学生的思想认知并不在课堂孤立生成,而是在现实生活与网络空间的多元刺激中逐步建构。在信息传播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传统思政教育在时空覆盖、情感共鸣和意义建构等方面逐渐显现“参与感不足、语境不贴、体验不深”的失效隐忧,进一步削弱了价值引导的内化效力与行动转化力。

  AI画像与沉浸式交互技术的结合,推动思政教育从“结构功能型场域”向“融合体验型场域”重构。借助画像系统获取的学习风格、关注领域与理解偏好,平台可生成差异化学习路径和多模态教学情境。在这些以学生体验为核心的沉浸式场景中,画像系统扮演“感知中枢”与“内容调度器”角色。系统可根据每位学生在场景中的互动行为与反馈状态,自动调整教学节奏与内容深度,生成专属学习报告和个性化后续推荐方案,推动课堂内外资源的联动匹配、知识与能力的系统整合。

  以界促稳,算法之下守住温度

  技术本质上具有价值中立性,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使用成效取决于使用者的立场与规范。当画像系统日益精密、算法逻辑持续延展,围绕其引发的伦理风险、认知偏误与教育异化等问题必须得到足够重视与理性回应。

  数据隐私风险不容忽视。画像系统依赖对学生行为、情绪、认知等关键数据的长期采集与整合,若在制度设计与执行中存在漏洞,极易引发隐私泄露、数据滥用等问题,损害学生的信任感与安全感,也会削弱思政工作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标签化倾向可能带来“育人窄化”。技术逻辑倾向于将个体分类归档以提升识别效率,但这也可能造成价值判断的单一化与行为预设的路径依赖。一旦系统将学生固化为某类“画像标签”,教育干预便可能陷入“低水平重复”,削弱学生自我突破与认知跃迁的空间。

  “技术中心主义”倾向需加以警惕。思政育人的本质是一种深层的人文关系和价值对话,若教师角色退化为数据执行者,技术便可能取代思政工作的灵魂,导致教学目标与价值逻辑脱节。在一些教育实践中,因教师技术素养不足而对系统分析结果盲目照搬的现象已初现端倪。

  为此,应从制度、观念与能力三重维度构建“技术服务育人”的保障体系。一方面,完善画像数据治理机制,严格规定采集范围、使用权限与处理流程,建立动态审查与多元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加强教师数字能力建设,通过系统培训、协同研发与平台共建等方式,提升教师对画像系统的理解能力与决策能力。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价值为核”的导向,确保技术使用不偏离立德树人的初心,确保育人始终保有人文温度与思想张力。

  精准育人从来不是纯粹的技术工程,而是一项关涉教育理念重塑、制度规范重建与价值共识再造的系统性变革。面向未来,思政教育应在“算法优化”与“价值坚守”之间把握好张力,在“技术嵌入”与“人文回归”之间寻得动态平衡。唯有构建起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为核心、以技术赋能为手段的协同育人格局,才能真正让“画像识人”走向“以像育人”。

  (作者:张智勤,郑州轻工业大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喻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原标题:破解“千人一面”,让教与学精准匹配 来源:中国青年报


热门推荐

更多 >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春季田

    本网讯 4月16日上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春季田径运动会在祥云体育场开幕。党委书记周保平,党委副书记、校长胡昊等全体校领导出席开幕式,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成员、机关和各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在主席台就座。开幕式由党政办公室主任李聪主持。 运动会开幕现场 党委书记...

  • 弦歌一载 奋进新程 | 长春汽车职业

    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始于新中国造车梦想,怀揣着“为中国自主汽车产业培育红旗工匠”的崇高使命,于2024年4月18日正式揭牌成立,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走上了建设行业性、开放式、创新型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本科大学创新发展之路。   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揭牌成立 ...

  • 郑州大学“青创乐芯”:科技共情,开启

      在数字医疗与情感科技深度交融的当下,郑州大学“青创乐芯”团队以数字音乐开拓者的姿态,重新定义了情绪健康管理的边界,带来了一款基于DeepSeek的情感交互音乐手环,为“科技共情力”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项目研发团队在深化APP展示效果   这款智能情绪交互音乐手环虽看似只是在穿戴设备中加载...

  • C86 vs ARM:教育信创设备怎

      随着信创“2+8+N”行业替代进入深水区,教育作为“8”大重点行业之一,正在加速实现国产化替代迁移。2024年11月,教育部与国家版权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教育系统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到2027年底前,教育系统全面采用正版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此政策的实施预示着教育行业信创替换步伐的明显...

  • 交通管理学院助力创新:星航智链与幕墙

    近日,交通管理学院在智能科技领域再添新成果,其科研团队深度参与研发的两大创新系统——“幕墙管家-建筑幕墙智能监管系统”与“星航智链--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的低空智能引擎系统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在这两大创新成果里,由项目负责人徐梓赫领衔,邢海鑫、刘芯、卢家敏等成员共同参与研发的“星航智链”系统...

专题

更多 >
  • 宁夏理工学院筑梦支教团探索趣味英语新

      近日,宁夏理工学院筑梦支教团的志愿者走进石嘴山市建设社区、东方社区、星光村与隆湖六站小学,通过独创的“COVF四维驱动模型”开展系列趣味英语支教活动,以创新教学模式点燃乡村儿童英语学习热情,构建起“教学相长、双向赋能”的教育生态圈。   支教团以“核心”为底层逻辑,首创“双线融合课堂”与“创新教...

  •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第九届田径运动会

    本网讯 4月16日,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第九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在体育场顺利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校党委书记沈洁霞宣布运动会开幕,校长何新致开幕词,党委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和师生代表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副校长孙利娟主持。沈洁霞宣布第九届田径运动会开幕何新表示,国运兴则体育兴...

高校西宁市五四小学开展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
热点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厉励带队访企
职场国标引领,全方位助力实验室安全环保检
职场联想主冠名85届天津教育装备展,“全
留学清柚教育加拿大申研讲座燃爆加拿大!千

精彩图片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