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跨境电商作为新型贸易模式,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产业调研团队通过深度访谈、质性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西安市跨境电商产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布了题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跨境电商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优化——基于西安市的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西安市在技术创新、知识资本与人才驱动以及全球化平台建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头部企业如陕鼓集团通过自建跨境B2B平台,成功对接国际项目,带动了服务型制造收入的增长。同时,中欧班列“长安号”配套的智能物流系统也显著提升了跨境配送时效,数字化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渗透率达到60%以上。
调研丹凤县本地红酒产业跨境出口情况
然而,报告也揭示了西安市跨境电商产业面临的困境,包括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断层、跨境服务生态协同滞后和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企等。中小企业由于技术投入不足和人才短缺,数字化率普遍低于45%,难以精准匹配国际市场需求,导致竞争失衡。此外,跨境服务生态协同滞后,如海外仓覆盖率低、跨境支付和数字营销等服务未形成集聚效应,推高了全链条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企也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针对上述问题,报告提出了“技术普惠+生态重构+制度创新”三位一体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首先,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攻坚计划”,政府牵头设立“跨境电商数字赋能基金”,提供数字化工具采购补贴,并联合头部企业搭建“普惠型SaaS服务平台”,同时推进“数字人才火炬工程”,定制化培养技能人才。
其次,打造“丝路跨境电商服务共同体”,由政府主导建设“中欧班列数字走廊”,实现物流状态实时可视化和智能调度,实施“海外仓百城计划”,降低本地化服务成本,并组建“跨境服务商联盟”,引导支付机构和营销服务商在西安设立区域总部。
调研电商背后的供应链与仓储部门的协同能力
最后,深化“制度型开放试验田”改革,在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跨境数据白名单制度”,创新“跨境电商包容性监管沙盒”,推行“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发布“跨境电商新职业能力标准”,将新兴岗位纳入职称评审序列,对取得认证的人才给予安家补贴。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产业调研团队表示,通过构建上述系统性解决方案,旨在推动西安市跨境电商从要素驱动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跃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团队将继续关注跨境电商产业的最新动态,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